第五屆國際福德文化節
台灣,宜蘭 2012-11-11
2012年 11月11日上午,台灣宜蘭五結鄉,風和日麗,彩旗招展,鞭炮連連,洋溢在喜慶歡樂之中,第五屆福德文化節在這裡盛大開幕,來自五湖四及海峽兩岸的1500多名信眾和福德文化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一刻。
詩巫永安亭大伯公廟,桑坡康寧亭,砂拉卓正福宮,民丹莪平安亭,沙巴大伯公廟聯誼會一行60人,浩浩蕩蕩前往台灣宜蘭參與盛會。
宜蘭五結鄉奠安宮
五結鄉奠安宮(福德廟)建於清朝道光初年,幾經改建擴建形成今日雄偉寬敞、美輪美奐的廟宇。奠安宮除了主奉福德正神外,還奉祀天上聖母、三官大帝、五穀先帝、關聖帝君、古公三王等神尊。為發揚宗教撫慰心靈的功能,順應新時代信眾需求,宮廟還增加奉祀文昌帝君、月下老人、注生娘娘等神明。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國家廟宇最多,信仰最廣,影響最大的民俗神。福德正神原于土地、根於民眾,具有顯著的民間性、廣泛性和時代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所有中華傳統文化一樣,充滿了祖先的智慧和對幸福的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恩,體現了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理念, 此次福德文化節還舉辦了福德文化研討會,來自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台灣地區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從歷史、社會、宗教、文化、觀光及管理等不同層面,探討了福德文化在海外的傳播特點、發展淵源,以及福德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及傳承意義。
台灣行政院副秘書長,黃敏榮在開幕式上動情地説,400年前,他們的祖先從泉州、廈門、漳州等地來到台灣,將土地公文化也一併帶來,每個地方只要有土地,就有土地公,它保祐大家平安、順利,在新的地方立足。我們講的閩南語與廈門來的貴賓一樣,加上共同的文化,所以感到福德文化節的舉辦非常有意義。
夏門仙岳山土地公廟理事會會長林福壽表示:福德文化節以傳承民俗文化為宗旨,以促進文化交流、昇華同根同源的中華情節為重要職責,本屆福德文化節為兩岸及東南亞民眾搭建了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為增進文化交流,增進友誼作出了新的貢獻。
馬來西亞大伯公廟聯誼會主席本固魯孫春富應邀在會上表示:福德文化完全體現了海內外華人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恩,土地給了我們一切,我們才能得以生存,我們應在內心深處祭拜土地,表達我們對土地的感恩。我們在追求財富平安的過程中,要講誠信道德,總之既要有福,也要有德,有福之人未必有德,有德之人肯定有福,這就是大伯公精神福德文化節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堅持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由大陸 台灣及马来西亚輪流主辦。2013年的國際福德文化節由中國夏門仙岳山舉辦,屈時主辦當局將會邀請海內外大伯公廟參與。
本廟主席本固魯孫春富受邀致詞
夏門林會長,沙巴拿督蔡慶祥,孫主席
砂拉卓与桑福德祠代表拜祭福德正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