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泗里街大伯公進殿儀式

泗里街大伯公進殿儀式
泗里街的福德正神

主席甲必丹林仕添恭請拿督公進殿

                             黃壽源与孫春貴恭請福德正神進殿

                                           大龍香

何子雲師父,張如雲,林仕添,孫春貴,林乃忠,黃壽源集體上香

         拉讓江上重鎮--泗里街開阜百年有餘,未有大伯公廟的創立,該鎮人民也希望在這裡將來也會有一間大伯公廟,供善信膜拜,祈求泗里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漳泉公會主席甲必丹林仕添領導下,成立了大伯公組,在美麗的拉讓江畔建立了泗里街第一間大伯公廟,十月份的一個黃道吉日,這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彩旗燈籠挂滿寧靜的江畔,鼓樂鞭炮聲在這裡響起,不大場地來了眾多的善信与人潮,這是大伯公新金身進殿的日子,這也是所有神廟恭請神明進殿傳統且嚴肅的時刻,他們請來了佛教師父誦經,隨後來自詩巫的何子云師父也受邀主持眾神進殿典禮,雖然是大伯公組,但依然供奉濟公活佛与拿督公,而且還是拿督公坐主位,林主席表示:原來該地點是供奉拿督公的,由於泗里街漳泉公會大伯公組向政府申請的原地點還在處理中,所以大伯公在廟內并沒有坐主位,這是該廟較特出有异于其它各廟的一點。2012年

永安亭分發2012年度獎勵金

<<本廟分發常年大專獎勵金>>

本廟分發獎勵金后,受惠學生与本廟理事在永安亭前留影紀念。(2012中秋節)

民那丹市區大伯公廟慶祝30週年紀念

       民那丹市區大伯公廟公會(平安亭),起建於1982年,迄今剛好進入30年。由於古早開埠以來,各籍貫先賢大多篤信民間傳統信仰,唯古早交通落後,前往詩巫永安亭大伯公庙祀奉來回船程需耗費一整天。一旦有病痛或急事等問題待解決,不得不請教神明指點迷津,建廟概念油然而生。

     此時,已故多位先賢包括創辦人胡任能、黃賢德等大德,合力向政府申請土地興建廟宇,順利產生第一屆大伯公平安亭籌委會。於1978年7月17日獲得第六省土地測量局總監書面通知,政府批準將工業區的一塊土地充作建廟之用,因此,籌委會并於1982年正式施工展開建造工程。
       於1985年10月26日,本廟理事層正式產生,第一屆主席為創辦人已故胡任能大德,當時邀請已故州副首長丹斯里沈慶鴻與贊助人丹斯里陳伯勤、劉賢鎮部長、州議員許慶軒及理事等聯合為平安亭大伯公廟主持開幕禮,各階層人士齊到場觀禮,一時冠蓋雲集,盛況空前。
       平安亭大伯公廟屋脊雙龍坐鎮、廟前住盤龍灰柱雕刻細緻、氣勢磅礡,廟宇貌莊嚴輝煌,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尚有文官武官、玉封車山府陈六公、玉封探花府元帅爺、郑二师父、虎爺、灵犬将军、观世音菩萨、金童玉女、註生娘娘、哪吒三太子、廣澤尊王、關聖帝君、周仓将军、关平师父等諸神垂佑黎民,平安幸福美滿。
       廟宇第二任主席為甲必丹許傳琚大德,第三任即現任主席是林乃忠大德。在理事們互相合作及用心經營下,香火鼎盛,普護蒼生,香客絡繹不絕,今日也成為外地遊客觀光團湧往參訪,解讀廟宇建築文化景點的重要環節,促使平安亭聲譽弛名中外,誠是所有信眾之福氣。
       另外,該廟在歷屆主席及理事的互相配合下,逐步成立瑞獅團,於歷屆團長及團員的認真經營下,栽培無數團員,於每年農曆新年向商家及善信賀歲拜年,亦在大場面挑大樑,代表華族獻藝、及迎接貴賓為活動掀開序幕,深獲好評。
      該廟宇於每個月農曆初一及十五必有祀奉祈福儀式,農曆新年初夕至凌晨通宵香火最鼎盛,元宵節有乞龜活動、農曆三月廿九日慶祝大伯公千秋神誕、七月份中元節盂蘭盆會、八月十五慶中秋、十二月廿四日辦尾福慶典,同時,理事也組團前往外地參加神誕慶典及繞境遊行,儼然成為社團活躍組織之一。
       於1987年應馬拉端排球總會的需要,在廟宇旁一塊空地興建一座露天排球場及圍築籬笆,為推動排球排運略盡綿力,以期培育更多排球健將及新秀,貢獻排擅。
       另外,本廟也曾經於1989年主辦創廟7週年紀念.2009年12月19日,假籃總雨蓋球場主辦創廟25週年紀念慶典,席開80桌。2009年12月31日至1月1日,假廟宇舉辦第一屆泗里街省男女公開宿將卡拉OK歌唱比賽.2011年1月27日主辦尾福慶典,主賓為民都魯區國會議員拿督斯里張慶信太平局紳。2012年舉辦慶祝創廟30週年紀念慶典晚宴,主宾为砂州第二财长兼地方政府暨社区发展部长拿督斯里黄顺舸高级部长。
 永安亭代表舉杯暢飲慶會慶

 民丹平安亭理事向來賓敬酒。

 籌備會主席張財德贈送紀念品給馬來西亞大伯公廟聯誼會主席本固魯孫春富。

 集體剪綵30週年慶典開幕。

貴賓席

2012年12月26日星期三

台灣宜蘭主辦第五屆大伯公節


第五屆國際福德文化節

台灣,宜蘭 2012-11-11

          
      2012年 11月11日上午,台灣宜蘭五結鄉,風和日麗,彩旗招展,鞭炮連連,洋溢在喜慶歡樂之中,第五屆福德文化節在這裡盛大開幕,來自五湖四及海峽兩岸的1500多名信眾和福德文化專家學者共同見證這一刻。

  詩巫永安亭大伯公廟,桑坡康寧亭,砂拉卓正福宮,民丹莪平安亭,沙巴大伯公廟聯誼會一行60人,浩浩蕩蕩前往台灣宜蘭參與盛會。


宜蘭五結鄉奠安宮

  五結鄉奠安宮(福德廟)建於清朝道光初年,幾經改建擴建形成今日雄偉寬敞、美輪美奐的廟宇。奠安宮除了主奉福德正神外,還奉祀天上聖母、三官大帝、五穀先帝、關聖帝君、古公三王等神尊。為發揚宗教撫慰心靈的功能,順應新時代信眾需求,宮廟還增加奉祀文昌帝君、月下老人、注生娘娘等神明。

       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是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國家廟宇最多,信仰最廣,影響最大的民俗神。福德正神原于土地、根於民眾,具有顯著的民間性、廣泛性和時代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所有中華傳統文化一樣,充滿了祖先的智慧和對幸福的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恩,體現了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理念, 此次福德文化節還舉辦了福德文化研討會,來自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台灣地區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從歷史、社會、宗教、文化、觀光及管理等不同層面,探討了福德文化在海外的傳播特點、發展淵源,以及福德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及傳承意義。

   台灣行政院副秘書長,黃敏榮在開幕式上動情地説,400年前,他們的祖先從泉州、廈門、漳州等地來到台灣,將土地公文化也一併帶來,每個地方只要有土地,就有土地公,它保祐大家平安、順利,在新的地方立足。我們講的閩南語與廈門來的貴賓一樣,加上共同的文化,所以感到福德文化節的舉辦非常有意義。

   夏門仙岳山土地公廟理事會會長林福壽表示:福德文化節以傳承民俗文化為宗旨,以促進文化交流、昇華同根同源的中華情節為重要職責,本屆福德文化節為兩岸及東南亞民眾搭建了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為增進文化交流,增進友誼作出了新的貢獻。

       新加坡代表說:參加福德文化節,從祭典和學術两部分來看,感到文化節祭典的內容非常丰富,而學術則是各地各宮廟所必須重點耕耘的部分。這樣福德文化才能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馬來西亞大伯公廟聯誼會主席本固魯孫春富應邀在會上表示:福德文化完全體現了海內外華人對土地的敬畏和感恩,土地給了我們一切,我們才能得以生存,我們應在內心深處祭拜土地,表達我們對土地的感恩。我們在追求財富平安的過程中,要講誠信道德,總之既要有福,也要有德,有福之人未必有德,有德之人肯定有福,這就是大伯公精神福德文化節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堅持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由大陸 台灣及马来西亚輪流主辦。2013年的國際福德文化節由中國夏門仙岳山舉辦,屈時主辦當局將會邀請海內外大伯公廟參與。



     

本廟主席本固魯孫春富受邀致詞

夏門林會長,沙巴拿督蔡慶祥,孫主席

砂拉卓与桑福德祠代表拜祭福德正神